首页/算命/正文

舒姓辈分排名 舒姓的来源和历史

分类:算命作者:无畏的少年2025-02-28766

得姓鼻祖

皋陶 :传说中的少氏支裔,东夷部族领袖之一。勾当据点在奄(今山东曲阜)。虞舜时,曾经任主持刑法的士(狱官之长),以耿直著称。禹继舜位后,持续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举分封诸侯,并将皋陶的儿女封于舒,树立舒国,为子爵,世称舒子。舒子平常,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末了又被楚国沦亡。失国后的舒国子孙为了避免忘祖国,遂以国名为氏,称舒姓。他们尊皋陶为其得姓鼻祖。

迁移散布

据史料记录,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国灭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复国后的舒国再次被楚国沦亡。尔后之舒姓在很长的一段工夫内,均以安徽庐江为其繁殖的中间,后逐步兴盛为舒姓汗青上的第一大郡望——庐江。并有舒姓子孙逐步播迁于那时楚国的要地——今湖南、湖北一带。

始皇一致六国,不久又为高祖刘邦所灭,秦汉均为一致的国度,时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全国政治、经济、文明的中间,故有舒姓子孙搬家该地,并逐步兴隆兴盛起来,因该地持久属京兆郡,故后代舒姓子孙有以京兆为其郡望堂号的。今后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厥后舒姓成为了北方的著姓之一。东汉时,舒姓才有人散见于史乘,此中的东汉烈士舒邵兄弟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三国时,陈留人舒燮播迁江南。两晋南北朝时,因为社会动乱,避居江南之舒姓渐多,并与原居于南边的舒姓相交融,使舒姓又开端成为南边大姓之一。此际,北方舒姓的巨鹿郡望也已构成。隋唐之际,见诸史乘之舒姓渐多。

唐朝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更增进了北方舒姓的南迁,两宋之际见诸史乘之舒姓日盛,从这些汗青名流的籍贯来剖析,能够晓得舒姓已播迁繁殖于今浙江之东阳、慈溪、余姚、奉化、宁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时,今福建、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南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勾当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为明代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以后到清中叶,舒姓散布之地更广,并有渡海赴台,远播外洋者。

郡望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地点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代部队主力。当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相沿相沿。汉代今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平阳郡:汗青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地点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期间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份与平阳县兼并,配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当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道域及其以西地域,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期间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前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奠寰宇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地点平阳故城(刘村落);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相沿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都会。邹城在春秋战国期间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起源地。夏王朝期间属九州徐州之域,秦代期间开端配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代早期改“驺”为“邹”,称“邹县”,相沿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都会。

京北郡:亦称邓城府、邓城县,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本春秋邓国地,楚文王灭之而有其地。秦昭襄王元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邓,置邓县,属南阳郡。汉因之。更始二年,封王常为邓王。建武三年,岑彭破秦丰兵于邓,进围黎丘。晋曰邓城县,属襄阳郡。太元七年,桓冲伐秦,攻襄阳,苻坚遣苻、慕容垂等救之。军新野,垂军邓城,桓冲退屯沔南。晋末侨置京北郡。刘宋大明末,割襄阳西界为实土,邓县属焉。齐因之。永太古,魏人取沔北五郡,崔慧景等驰救,大北于邓城。既而魏主宏攻围邓城,齐将曹虎把守,经月不下。梁承圣三年,西魏宇文泰遣于谨等攻江陵,军至樊、邓,梁王?率众会之。后周时,邓城县废。唐武德三年,以王世充兄子弘烈据襄阳,遣李大亮抚慰樊邓,以图襄阳。大亮遂自邓城攻拔樊城。贞元末,移临汉县治古邓城,遂为邓城县,仍属襄州。乾宁五年,朱全忠侵忠义帅赵匡凝,败襄州兵于邓城。宋亦为邓城县。元代期间省废。今为邓城镇。《南北对于境图》:自邓城南过新河至樊城。《一统志》:邓城旁近有牛首、安阳、古城、红崖、白河、沙河、渔浦、新城、淳河、滚河十城。蒙古围襄阳,分筑诸城于枢路,以绝粮援。故址尚存。又《元和志》:邓塞故城,在临汉县东南二十二里,南临宛口,阻一小山,号曰邓塞。孙坚破黄祖于此山下,魏常于此治舟舰以伐吴。陆士衡《辨亡论》:魏氏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谓此也。《水经注》:邓塞者,邓城东南小山,淯水经其东。王氏曰:此为古邓国。宋庆元二年,襄阳守臣程九万请筑邓城堰,以防金兵抵触,遂为农田浇灌之利。邓城在府东北十二里,古邓子国。《左传》桓九年,楚师围,即此。《天地记》:城,在邓城南八里。晋置县,属襄阳郡,后废,纳入襄阳。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虞江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紫阳堂:以望立堂。

京北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亦称钜鹿堂。


阆风堂:宋代时,舒岳祥任承直郎。宋代沦亡后,避居奉化,不做元代的官,念书于阆风台,著有《阆风集》二百余卷传世。

字辈排行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繁华繁华永久通。兴盛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重庆奉节舒氏字辈:“光亮正直,世代永昌,宏运少启,德业已张。后续字派:孝友传家,继守一方,和绪吉太,天锡其强,培成基本,元裕忠良,文笔先辈,少学显扬,新发茂胜,祖泽益常。”

贵州湄潭舒氏字辈:“文登丹明仕,国战才德贤;永开嘹亮木,长起安定年;万代辉光映,千秋福禄年;孤行星朗月,绚烂照青天。”

汗青名流

舒庆春

老舍(1899~1966),现、今世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还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身于一个穷户家庭。1918年北都门范黉舍结业后任小黉舍长和中学教师。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浏览了大批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参加文学研讨会。1930年返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传授。抗日战斗迸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建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平常任务。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类方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客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国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应召返国,曾经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百姓间文艺研讨会副主席等职。参与政治、社会、文明和对于外友爱交换等勾当,留意对于青年文学任务者的培育和教导,曾经因创作优良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与“国民艺术家”称呼。“文明大革命”早期因被虐待而归天。老舍终身写了约计800 万字的作品。首要著述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仳离》、《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化》、《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新月儿》,《我这一生》,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血虚集》,脚本《龙须沟》、《茶社》,还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谈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多数取材于市民糊口,为中国当代文学开辟了主要的题材范畴。他所描述的天然风景、世态情面、风俗时髦,使用的大众白话,都出现出浓厚的“京味”。优良长篇小说《骆驼模样》、《四世同堂》即是描述北京市民糊口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想风雅,取材较为广大,此中的《柳家大院》、《上任》、《销魂枪》等篇各具特征,耐人品味。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笔墨出书,以具备奇特的风趣作风和浓厚的民族颜色,和从内容到方式的雅俗共赏而博得了广阔的读者。

舒行(1913-2001),中国国民束缚军舒姓建国将军,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与中国工农赤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地盘革命战斗期间,任红3军团间谍连排长、教诲营连政治指点员,红1军团4师10团总支布告,参与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歼”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国民抗日军政大学进修。

抗日战斗期间,任抗大7大队3队队长,第二分校2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游击第五总队总队长,冀东军区13团团长。在冀东西部、长城南北及热河地域,保持抗日游击战斗,创立了山区和平原依据地。

束缚战斗期间,任晋察冀军区14军分区司令员,带领所属13团、北进支队约2000多人,向承德、围场标的进发。后任热河军区顾问长、冀热察军区顾问长,东北野战军第11纵顾问长,第四野战军第50军顾问长。参与了辽沈战斗。

中华国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参与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国民意愿军第50军顾问长。返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与少将军衔。荣获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自力自在勋章、一级束缚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国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在自力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与中国国民束缚军一级红星勋绩声誉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去世,常年88岁。

舒安卿

生于清光绪15年(1889)12月12日,中华民国 32年(1943)病故,常年54岁,他终身行伍,历任营长、支队长、督带、团长、旅长等职,中华民国 26(1937)年和28年(1939),两次率部抗击日本侵犯军。

72年前,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作为一个甲士,舒安卿以“誓逝世报国,不肯生还”为志,果断否决内战,主动请求抗日。当他闻听百姓党接纳共产党的主意,树立起抗日民族一致阵线,快乐不已,一方面写信给故乡长者,阐明本人“不乐成,变为仁”的决计,一方面鼓励全团将士,作好参战预备。

1937年11月,舒安卿(任百姓党128师382旅763团团长)呼应最高率领部发出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战守土的义务”的召唤,决然率部跟从顾加齐师长、戴季韬副师长奔向抗日火线。接着又率部从宁波赶赴淞沪嘉善,阻击从全公亭、金山卫登岸的日军第6、第八师团,以保证淞沪抗战队伍撤离,众将士以劣势配备抗击有飞机大炮作保护的日军,战役继续到七天七夜,直到接防队伍赶来,才撤下疆场,获得了以伤亡4000人的价钱击毙日军2000多人的成功。在此次战役中,舒安卿率部与日军睁开肉博战,可怜左肩中弹,昏倒倒在地上,清醒后仍保持批示,不下前线;战役竣事后,舒安卿部763团生还者除了他以外,仅连长1人、连副几司务长4人、兵士100余人。对于此次战役,出名作家沈从文曾经写了一篇《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报国时机》的文章,记叙了128师在嘉善战役中的很多动人事迹,文章写道:“决战苦战的成效,4个团长受伤,4个团副逝世去3个伤1个,12个营长逝世去7个伤5个,连排长逝世去三分之一二,受伤三分之一,兵士更难计。看到这数量,便可晓得同亲在火线若何壮烈,他们为的是甚么?不是爱国度,附和片面抗战,谁能如斯英勇就义?……国度破亡,小我除了了作无意肝的汉奸,狗彘不如,国一亡,男的即将成为仇敌的牛马,女的不拘老幼都得受污辱,他们晓得这类景象清明白楚,不忍看中国人刻苦,所以他们掉臂统统,持续上火线作战,他们的标语是哪怕剩一兵、一卒、一粒枪弹、一只手,仍是不平服,不撤退。这才像个湖南人!才像个镇筸人!”在抗日战斗的汗青画卷中,嘉善捍卫战不如平型关、台儿庄等战斗那般灿烂刺眼。但这涓滴不影响它被湘西国民引觉得傲,由于它是4000多名湘西儿郎用鲜血和性命谱写的一首气壮江山的抗战之歌。


1939年春季,已经升任382旅少将旅长的舒安卿又一次以民族大义为重,第二次率部2000多人开往抗日火线,在湖北东线、九江、庐山、鄱阳湖等地与日军周旋3个多月。同年6月,在九江同日军相持,舒部防卫第二道防地;日军调来3艘炮艇,击溃了友军防卫的第一道防地,陆续登岸向第二道防地猛扑;舒安卿率部于日军鏖战3日,伤亡沉重。因为友临队伍撤退,舒安卿孤军作战,末了三军淹没,回到沅陵时身旁仅剩兵士10多人。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队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

文章《舒姓辈分排名 舒姓的来源和历史》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167278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