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姓郑如何取名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郑的人,郑桓公

分类:起名作者:滾尔媽悳情2025-03-03899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它的汗青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中国的姓氏,很多来自最初封国的国名,郑姓也是如斯。本日为您报告中国汗青上第一个姓郑的人,郑桓公。


  对于郑桓公的身份,史乘记录多有不合。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异母弟;一说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同母弟;一说是周宣王之子。在此三种说法当中,第一种说法可托度最大,普通多被采纳。

  对于郑桓公的从前事迹,在史乘中不见记录。1980年11月,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一件铜鼎,上有铭文。经专家考据,铭文记录郑桓公从前事迹,他曾经率兵迎击侵犯周代边疆的北方部族猃狁,并获得成功,工夫约莫在周宣王十六年(前812年)至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之间。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封给弟弟郑桓公,树立郑国。郑桓公最初寓居在棫林(一位咸林,在今陕西华县西北一带),厥后搬家拾地。郑桓公管理郑国很有政绩,因而深得苍生敬爱。

  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年),周宣王逝世,周宣王的儿子、郑桓公的侄子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

  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录用叔父郑桓公担当周王室的司徒,主持全疆土地和户籍。郑桓公在司徒任上,对于周民和协抚慰,博得周民的欢心。听说《诗经》中的《缁衣》,即是为讴歌郑桓公而作。

  那时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天天沉沦酒色,不睬朝政,并重用奸臣虢石父,加剧对于苍生的抽剥,因而苍生愤懑,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推测国度终将复兴祸害,本人只好另作计划,早思退路。


  一日,郑桓公讯问主持王室文籍的太史伯说:“王室有这多变故,我到那里去逃命呢?”太史伯答复说:“只有洛河以东,黄河、济水以南能够安居。”郑桓公说:“为何?”太史伯说:“那处所临近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国(今河南新密东南),虢、郐二国的国君贪心好利,苍生不亲附。如今您身为司徒,苍生都敬爱您,您如若恳求住在那边,虢、郐的国君看到您正在掌权,就会随便分给您地盘。您果然寓居在那边,虢、郐的苍生将都是您的子民。”郑桓公说:“我想往南到长江流域一带,不知若何?”太史伯说:“从前回禄作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绩够大,但他的儿女在周代没有昌隆起来,楚国便是他的后嗣。周代衰败,楚国势必鼓起。楚国鼓起,对于郑国晦气。”郑桓公说:“我想住到西方,怎样?”太史伯说:“那边的人贪心好利,难以久居。”郑桓公说:“周代衰败,哪些国度将昌隆?”太史伯说:“大约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儿女,伯夷辅助尧帝主持礼节。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儿女,伯翳辅助尧帝抚慰各个部落。至于楚国的先祖,都曾有功于全国人。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后,周成王将叔虞封在唐,那边地势险阻,凭如许有德的子孙与周代的衰败相并存,它也必定会昌隆起来。”郑桓公于是赞同,便暗中开端谋划东迁事件。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恳求周幽王,向东迁徙他的苍生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获得周幽王赞同后,郑桓公便派宗子掘突带上丰富的礼品向虢郐二君借地。虢郐二君因郑桓公是当朝司徒、皇帝叔父,位高权重,并妄想礼物丰富,于是各自献出五座城池。郑桓公闻讯大喜,如斯郑桓公便有立国的根底。不久,郑桓公命令原封地上的住民东迁。依据太史伯的倡议,把家眷和主要财富安顿在虢、郐之间的都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或者桓公寄孥。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本人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之事,大为愤怒,于是结合缯国、西夷犬戎攻击周幽王。不久犬戎攻下镐京,在骊山之下杀逝世周幽王,并同时戕害郑桓公。郑桓公身后,郑国人配合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

  郑桓义冢,位于陕西省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墓冢周长10米,高2。1米。
  郑桓义冢地原有三间郑桓公祠及一座功坊,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仲春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发作的激烈地动所毁。万积年间,郑桓公祠及功坊修复,将原功坊上所题“缁衣遗爱”四字,改题为“周宗忠贤”。明末时祠与坊再度废毁,中华民国 二十五年(1936年),华县县长吴至恭修缮。新中国建立后,郑桓义冢获得妥当维护。1957年5月,陕西省国民委员会(今陕西省国民当局前身)将郑桓义冢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972年战备时略有毁坏。1988年,华县文管会与螺钉厂将残留土冢周围用砖砌封,顶部用水泥抹盖。2007年,华县国民当局拨专款从头举行培修,郑桓义冢从而获得更好的维护。

文章《姓郑如何取名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郑的人,郑桓公》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1677112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