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牛姓起源 凌姓起源(凌姓来历起源)

分类:算命作者:词抒笙歌2025-02-25623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太古帝王宓羲氏的降生之地淩,属于以以居邑称号为氏。淩,便是传说中太古第一帝宓羲的降生之地,因境内有淩水(今京杭大运河泗阳段),因觉得地名,先秦期间改称泗水,设泗水郡。淩县,便是秦、汉之际阴淮平原的泗水郡淩县(今江苏泗阳西北部),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置泗阳县,在古泗水北岸,故名。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期间,其地居民有遁迹而纷繁外迁者,为未来便于联结,便以居邑古称号为姓氏,即称淩氏,属于以居邑称号为氏、或者遁迹改姓为氏,后有简笔为凌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姚姓衍生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嗣,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据史乘《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倡议周成王姬诵,又将本来商都四周地域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树立了卫国,都城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官“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发生了凌氏。凌人,亦称凌阴、凌室,是那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便是文籍《周礼》上所记录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仲春,令斩冰,三其凌。”在史乘《姓纂》中记录:“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在史乘《通志·氏族略》上也记录:“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这些文献来看,凌氏最初源自周文王的儿子姬封,因为在周皇帝的朝廷上担当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而姓了凌,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凌氏正宗。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汉期间仕宦陵令,属于以官职称呼为氏。陵令,亦称陵台令,西汉早期由汉高祖刘邦亲设的官职,专任担任保卫帝王陵墓,其地位高于同官秩的食宫令、寝庙令。厥后的汉高祖之长陵、汉武帝之茂陵,皆各设陵令、食宫令、寝庙令各一人。三国期间的魏、蜀、吴亦皆设有,但官秩降至七品,俸禄六百石。南北朝期间的北梁、北齐,曾经一度改称为“陵监”。

在陵令、陵台令及其守陵的陵园关防军将士的后嗣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呼为姓氏者,称陵氏,后避其姓氏字的隐讳,改称为凌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鼻祖

宓羲、姬康(康叔、卫康叔)。《姓纂》说:“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所谓“凌人”,是那时的一种主持夏日藏冰的官。凌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孙子,因为在周皇帝的朝廷上担当“凌人”,以官为氏,称凌氏。故凌氏的后人尊康叔为凌姓的鼻祖。

郡望

渤海郡:西汉期间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地点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当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代期间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树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当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域。厥后唐玄宗封爵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今后不复存在。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期间,治地点瀛州(今河北河间),到西华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又改成河间国。北魏期间改回置郡,治地点成功县(今河北献县)。尔后或者为郡,或者为国。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弃,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及唐代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地点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初期河间郡的总揽范畴在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

总堂号

圣仁堂〔圣仁求正堂〕,以尧禅于舜,舜禅于禹,以圣明仁义而正得全国。

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树德堂:江苏树德堂


伐冰堂:江苏伐冰堂

积德堂:旧址七都二甲(江苏金湖,安徽天长)

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凌氏字辈:“文运欣逢盛祖功宗德长赖前希积厚期后克流光代有贤继起世为善愈昌守尊亲礼制笃孝友纲常节俭居身本庄慈御众方用心求文籍则古构词翰考道以修已成名且佐邦若生资俭朴亦力田工商习业咸由正门风永发源作斯垂训语兼序尔裔行”。

四川宜宾凌氏字辈:“添叔宗友永源朝福世文思亲立盛德汉祖心万春均受生成慧群沾富教公传家惟孝顺积德自兴盛礼义从先训诗书裕后昆芳贻绵头等献策上金门”。

湖南湘中凌氏字辈:“宇凤正杰朝庆景熙文逢盛世士际良期祖传孝友代启英奇承袭先德永怀祖贻时当千禧续修扬旗宗亲协力万载生辉政通人和民富国强六印光裕兰桂腾芳”。

汗青名流


凌统,字公绩。三国期间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分就拜为别部司马,挞伐江夏的时分,他作为先锋。曾与周瑜等在乌林将曹操战胜。升迁为校尉。凌统尽管在虎帐中作了大官,可是他严厉请求本人,看待部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忽然赶到,凌统保护孙权冲出重围,将士逝世伤良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逝世去。孙权很悲伤。

凌十八,广东省信宜人。农夫出生。道光三十年(1850年)春,在故乡钱排发起起义。任用王晚为智囊,凌二十八为前锋,率众数千人。咸丰元年率部进攻广西玉林,计划前去浔州参与金田起义。厥后由于行进的路途碰壁,未能与安定军的主力汇合。广西巡抚周天爵驻守在浔州,派按察使杨彤如和总兵李能臣率军进攻,王晚在战斗中就义,凌十八率众回到广东化州,经信宜出罗定地域勾当。驻扎罗镜圩,咸丰二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派军围歼,相持据守一年,因粮弹缺困而失利,三军壮烈就义,凌十八投井捐躯。

凌光斗,名洪寿,字焕北,一字步韩,号仰亭,别名笔峰,清永善县副官分防大沙坝人(今绥江县中城镇),本籍江西长宁。嘉庆五年(1800年)凌光斗登科秀才,13年戊辰恩科中第七名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签制福建省,七年委署顺昌县,八年提补汀州府连城县知县(今福建省连城县),14年10月19日恭奉覃恩,敕授文林郎。“道光二十年(1840年)殁于连城。道光天子御制文林郎圣旨匾现存绥江厥后代家中。凌光斗为官廉洁,深谙民情,创修祠堂,大兴教导,倡议儒学,百口诰封,名扬滇川赣闽。

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陈旧姓氏群体,在现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四位,生齿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生齿总数的0.054%摆布。

文章《牛姓起源 凌姓起源(凌姓来历起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214712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