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耄耋之年指多大年纪

分类:算命作者:灞道2025-02-27700

耄耋之年指多大年岁?年齿的叫法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不断以来遭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那末对耄耋之年是几许岁呢?置信对这个问题各人也很想晓得谜底,那末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看看耄耋之年是几许岁,经过对古代年齿常识的进修使我们更好的使用到平常糊口中,那末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看看古代年齿的介绍都有哪些吧。

古代对于年齿的描绘

及 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暗示已到出嫁的年龄。

待 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跋文》“小者待年于国”。今后称女子待嫁的年龄为“待年”。《文选宋文天子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 冠:指夫君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夫君20岁行冠礼,暗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 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今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朋友或者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沉默诚实,年仅而立。”


不 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今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暮年头发惨白如艾。《中华民国 浅显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另有甚么不称心的事?”

花 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于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轮回落落如弄珠’。”

古 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 首:指暮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 发:指长命白叟。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白叟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贵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 背:指长命白叟。

语出《诗经》,如《诗风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白叟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 颐:指百岁。

耄耋之年通常为说年岁很大的人,一般为指八九十岁的人,在古代可以活到耄耋之年的人,那都是相称长命的人。对如许的人,我们该当十分尊崇。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更况且在古代前提比拟卑劣的状况下,要想活到八九十岁长短常不易的一件事。

在一切的古代年齿称呼中,九十岁的年齿段是称呼多风趣的,九十岁有一种称呼叫鲐背之年,鲐是一种背上长满了花纹的鱼,它的花纹就像白叟褶皱的皮肤。到了这个年龄的白叟,皮肤上会生出很多的暮年斑就像冻梨之皮,所以这个年齿段也叫冻梨。

这些对年齿的称谓,有良多都是来自我们学过的《论语》一书,比方书里的“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这句话中就有好几个称谓,而立、不惑、知天命的称谓都是从这里来的。

在戴圣写的《礼记·曲记篇》中有如许的一句话:“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10、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在古代另有耄耋之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六十年是一个轮回,为一甲子,所以在六十岁的时分有花甲之年的说法,古稀之年的说法是根源于杜甫的一句诗:“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一词就成了七十岁的别称。

对于耄耋之年和以一些古代年齿的别称就给各人介绍这么多,但愿可以对于各人有所协助。各人今后再看到古代的年齿称呼,但愿可以晓得它们所代表的年齿段,如许也能表示出你对于古代文明是有所理解的,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


让我们先看看古代训诂学家和当代词典是如何诠释的:

《虞书·大禹谟》:“耄期倦于勤。”孔安国传:“八10、九十曰耄。”《诗经·风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毛传:“八十曰耄。”《当代汉语辞书》:“指八九十岁的年岁,泛指暮年。”

《诗经·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毛传:“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杜预注:“七十曰耋。”《当代汉语辞书》:“七八十岁的年岁,泛指暮年。”

耄耋

《汉语大辞书》:“犹高龄,遐龄。”《当代汉语辞书》:“指暮年;高龄。”《当代汉语标准辞书》:“八九十岁或者七八十岁的暮年。”

再看看古今运用“耄耋”或者“耄耋之年”的典范:

明·王阳明《书林司训卷》:“林司训年七十九矣,走数千里,谒予于越……乌有耄耋之年而犹走衣食于路途者乎!”

明·唐时升《南翔里有八白叟为社,赵陆九十四,徐爵九十,陆淙八十五,徐勋、张乐俱八十四,董儒八十三,朱梓八十二,陆球八十一,居止纷歧二里,而耄耋相望,日杯酒说笑以相文娱,诚安定之盛事也。诗以纪之》:“坐中祭酒九十四,敬酬社公旨且清……桂林从事八十一,只闻唤弟无呼兄。”

梁实秋《雅舍小品·年齿》:“夙昔看人作序,或者是题画,或者是写匾,在签名的时分每每分外说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者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寂然起敬……只是那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本人何年何月才有资历在签名的时分也写上年齿。”

习近平总布告在给周令钊(99岁)、戴泽(96岁)、伍必端(92岁)、詹建俊(87岁)、闻立鹏(87岁)、靳尚谊(84岁)、邵大箴(84岁)、薛永年(77岁)等八位中央美术学院传授的复书中说:“耄耋之年,你们初心不改,仍然心系祖国接棒人培育,分外是周令钊同等志年近百岁依然对于美育任务、美术事业开展不懈寻求,殷殷之情令我非常打动。”(见2018年8月31日《国民日报》)

今朝“耄耋之年”的运用比拟凌乱,差别的说法经常相互冲突,使读者莫衷一是。乱花状况在媒体中时有所见,首要表示为对于“耄耋之年”的高低限的了解和把握差异很大。

“耄耋之年”的下限,有人以为是60多岁,有人以为是90岁,相差差异。比方:

(1)当天前来征询救治的人群年齿段跨度较大,有不满1岁还依偎在怙恃怀中的婴幼儿,另有鹤发苍苍,年近七旬的耄耋白叟。

(2)保罗·加斯科因嗜酒如命……才47岁的他看起来就像是个年近七旬的耄耋白叟,让人欷歔。

(3)“国医巨匠”李济仁传授……现年86岁高龄……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白叟依然身体安康,思想矫捷,勤劳地为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和热。

前两例把“年近七旬”就称为“耄耋白叟”,象征着“耄耋之年”的下限是60多岁;例3却说“86岁高龄”尚未进入“耄耋之年”,象征着“耄耋之年”的下限最少是90岁。这两种说法明显都是没有依据的。

“耄耋之年”的上限,有人以为是90岁,有人以为是80岁,乃至不到80岁,差异也很大。比方:

(4)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黄旭华,天天上午8点半定时来到办公室,收拾几堆1米多高的材料。

(5)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传授潘际銮本年91岁了……提起焊接,已过耄耋之年的潘际銮高兴得像一个年青的小伙,双手不断地比画着。

(6)81岁的雷恪生……举手投足间涓滴不见他已过耄耋之年的缓慢,舞台上照旧字正腔圆、健步如飞。

(7)向仲怀,1937年出身于重庆武隆……现在,已过耄耋之年的向仲怀仍四处给桑树当“代言人”,作对于“生态桑”的学术呈报。

(8)陈爱莲年逾耄耋之年依然抖擞出芳华生机,活泼在舞台上……充沛展现这位年近八旬的艺术家的芳华生机和以实践步履回馈党和国度对于艺术家培育的戴德之心。

例4的黄旭华生于1926年,时年91岁,例5的潘际銮那时也是91岁,说他们“已过耄耋之年”,象征着“耄耋之年”的上限是90岁;例6的雷恪生时年81岁,例7的向仲怀时年82岁,说他们“已过耄耋之年”,象征着“耄耋之年”的上限是80岁;例8说陈爱莲“年近八旬”就已“逾耄耋之年”,象征着“耄耋之年”的上限还不到80岁。这些说法也是没有依据的。

前举诸例,除了了那两位“年近七旬的耄耋白叟”之外,其他的白叟都在70多岁到90多岁这个年齿段之间,该当说都属于“耄耋之年”。说他们“年近耄耋之年”或者“已过耄耋之年”,看似愈加准确,成效适得其反。其实把“年近”“已过”之类的字样删掉,只说“耄耋之年”,就能了。

文章《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耄耋之年指多大年纪》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247375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