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的根源
1、根源有四。
一、源出漆姓。
帝舜时,在今浙江武康地域活泼一支防风氏部落,釐姓,守封、嵎二山。夏代初,防风氏国君为禹所杀,部落向北迁徙。商代时,称汪芒氏,也称汪罔氏,改姓漆。到了周代,部落已北转移山东融入了长狄当中。春秋期间,在鲁北博兴修立了鄋瞒国,也叫长翟。汪芒氏以后裔以汪为氏,漆姓汪氏的汗青最少有4000多年。
二、源自姬姓。
商末周文王霸占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封与其子周公旦之宗子伯禽,是为鲁国。周武王灭商后,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友邦徐、奄17国,讨平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成为春秋时东方强盛的诸侯国。传至鲁成公(公元前590一前573年在位),已进入春秋后期,其庶子令郎汪,食邑平阳,今山东新泰县西北,其子汪诵以父之字为氏。姬姓汪氏的汗青最少有2600年。
三、源自嬴姓。
西周时,汪为秦国支庶所封的侯国,古城在今陕西澄城,近山西临猗西南晋古城。直到战国时,汪国还存在。公元前430年魏文侯伐秦,筑临晋,大概汪国在此时灭于魏。子孙以国为氏,这支嬴姓汪氏的汗青最少也有3000年。
四、出自异族的改姓。
我国的汪姓同其余姓氏同样,不竭与其余民族交换,互有基因的活动。异族参加汪姓群体的事情首要有:北宋金国女真族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氏族均改成汉姓汪;元代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进入华夏后以汪为姓;清代满洲人又汪姓,为汉人入旗满化;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完颜氏等氏族均有改姓汪者,这些异族汪姓厥后大都被同化为汉族。
2、迁移散布,凑集地
先秦期间,汪姓最初勾当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域。两汉至唐代,汪姓首要的勾当地域在皖、赣、浙、苏地域,已经开展为本地的王谢。唐代今后,汪姓首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两广和福建地域分散。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宋代期间,汪姓约莫有近47万人,约占全国生齿的0.6%,排在第三十二位。汪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汪姓总生齿的53%。汪姓首要散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会合了汪姓总生齿的77%。其次散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又会合了13%的汪姓生齿。全国构成了以安徽为中间的皖、赣、浙、豫的汪姓凑集地。
明代期间,汪姓约莫有62万人,约占全国生齿的0.67%,为明代第二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生齿纯增加率是20%,汪姓生齿增加比全国生齿的增加要快。在全国的散布首要会合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约莫占汪姓总生齿的75.7%。其次散布于湖北、四川,这两省的汪姓又会合了11%的汪姓生齿。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生齿的45%。宋元明时期600余年,汪姓人群首要向江南和西部迁徙。全国仍保存以安徽为中间的皖、浙、赣汪姓生齿凑集区。
3、郡望堂号
文章《中央姓汪的现代名人 汪姓的来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