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辛姓为什么这么少 辛姓氏起源(中华姓氏之——辛姓起源)

分类:算命作者:一枝梨花2025-02-25860

辛姓,为传统汉族姓氏。

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鼻祖。据《元和姓篡》记录:“姒姓,夏后启别封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 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9位。首要会合于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四省。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以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称号为氏。相传黄帝以后有高辛氏,厥后有去高字改成辛姓。

源流二

出自莘姓,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树立莘国,厥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莘姓。后因为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发生辛姓。

源流三

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嗣。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厥后皆显于唐朝,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

出自他族有辛姓或者他族改辛姓汉化改辛姓。清时满洲人有辛姓,世居锦州。 甘肃碾伯县土司其孙姓辛,名庄奴;高丽有辛姓。今满族、土族、藏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辛氏族人散布,其根源大可能是在唐、宋、元、明、清期间中央当局奉行的笼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成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移散布

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前人惯以地为氏,后因为莘与辛音近,遂去“艹”为辛姓,称辛氏。夏传至桀时沦亡。


商代期间,辛氏族人于史乘鲜见,商末有史官辛甲,西周时受封于宗子,其子孙遂开端在山西落籍。

春秋战国期间,晋国有辛俞、辛寥,周王朝都城有辛有,鲁国有辛栎,标明辛氏族人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氏族人在陇西已构成大的聚落,分外是辛庆忌家族世代权贵,更加后代辛氏陇西郡望的构成打下了坚固根底。此际另有赵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氏族人已经遍及北方。

魏晋南北朝期间,在陇西繁殖的辛氏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并且高官不竭,数目浩繁,辛氏陇西郡望已经构成。当为辛氏族人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期间,陇西还是辛氏族人首要繁殖之地,并呈现了辛氏汗青上的宰相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期间,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氏族人开展疾速,特别在今山东境内,辛氏族人繁殖的尤其昌隆。跟着南宋偏偏安江南,南边呈现了更多的辛氏人家,而且已有辛氏族人入闽。

元代期间,有辛氏族人搬家新疆。

明代早期,山西辛氏族人作为明代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代今后,辛氏在中国散布普遍,尤以山东辛氏繁殖最胜。

清代康乾年间今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氏族人闯关东者甚众,此中山东辛氏为中坚力气。

姓氏名流

辛甲:西周建国大史。原事商王纣,曾经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法投周。由召公奭引荐,任周大史,受封于宗子。曾经建议百官群臣各献规语,劝王积德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本籍宋国,代表作品为《文子》。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利,秦派上将王翦、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文章《辛姓为什么这么少 辛姓氏起源(中华姓氏之——辛姓起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281312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