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黑茨河的历史 历史久远的祝楼_由于坐落在黑茨河北岸

分类:起名作者:百善孝当先2025-02-25588

  解读百家姓祝姓。汗青长远的祝楼,因为座落在黑茨河北岸。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现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生齿约一百三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生齿总数的0.085%摆布。

  祝姓来源之祝楼

  位于黑茨河北岸,从属太和县洪山镇,因古时分有多处楼房院落而得名,全村落有300多户人家,均本家、同姓。


  楼院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汗青,本来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到处院落,东南院、西北院及南牌楼从前破坏,西南院于1948年因一场大火而倾圮,东北院文革时期尽管受到毁坏,部份修建构件被拆掉,但全体无缺,后因建洪山大会堂及祝楼村落中学用砖才将主楼和东西配房撤除,前客堂因那时有人寓居未被拆掉,80年月初,因两家房东人翻盖新居撤除了前客堂,部份砖雕、木雕等修建构件用在了新修建上被保存了下来,一块堂匾用在了门板上。现残余墙体一段,为大青砖垒砌,墙厚约60公分,裂缝为糯米汁渗草木灰灌溉,中心为松懈夹层,概为保温防潮之用。


  村落内青灰色碎砖烂瓦到处可见,时期特点分明,几个散落在草丛里的青石鼓又大又高,差别于常见的清朝扁石鼓,太和县境内很少有。村落内的两口老井早已干枯,但遗迹还能看到。据村落里的暮年人介绍,明朝由祝姓人家从山东迁到这里,原村落名为“李瓦房”,后盖起了楼院才更名为“祝楼”,盖楼院用的砖是用秫秸(高粱杆)烧的,砖烧好后几百小我排成队从1千米外的窑后陈庄南地的窑场传过来的,楼院仆人家的祖坟在2千米外的倪邱镇“文同寺”一带,可见那时楼院仆人的地多和富裕。


  祝楼村落四周的地名也能见证它的汗青久长与楼院存在,南园顶、南牌楼、西庄户、东窑场、东西南北寨墙、寨海子、寨门口、东敌楼等,全村落老小大家皆知。



  祝楼,因为座落在黑茨河北岸,古时分交通方便,水土肥美,人们糊口富庶,那时一个村落有多处楼房院落,在皖北地域也不多见,听说在明朝有万亩良田者,可获得天子题字褒奖,不知祝楼村落现存的“勤贻堂”牌匾出自何人之手,祝楼村落良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需求发掘和收拾,保存下来的一些修建构件已很罕见,需求很好地维护,否则的话稍纵即逝。



  陕西也有祝氏后人,商洛,西安都有散布,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祝氏家谱记录明朝末由洞庭湖迁移而来,现有约一二百人,今世字辈有“万”、“帮”、“建”,现存家谱6本有几本已经丢失。


文章《黑茨河的历史 历史久远的祝楼_由于坐落在黑茨河北岸》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294819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