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国粹易经究竟怎样?从他自己所写的《口语易经》中能够领会。《口语易经》原名《周易今注今译》,是南怀瑾先生及其门生徐芹庭先生,在1974年合著的册本。
该书首先于1974年12月在台湾出书,并于1988年2月由岳麓书社在大陆出书,这该当是南怀瑾在大陆出书的第一本书了。
依据《口语易经序言》,该书自乾卦至观卦的二十卦,是南怀瑾自己所写的,厥后因为真实太忙,才让徐芹庭来接着写,所以自噬嗑卦至未济卦的四十四卦,则是其门生徐芹庭所写的。
南怀瑾之所以让徐芹庭来实现《口语易经》的背面四十四卦,是“由于芹庭刚进师大的那一年,便看法我。除了了观赏他诚朴的气质之外,另有良多难能宝贵的善行,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他是一个孝子,每一个礼拜都要赶回苗栗乡间,光脚耘田,协助怙恃去种地。所以我就叫他先从《来注易经》动手,但愿他对于《易经》下番时间,成效他的硕士论文照着这个目的来实现,博士论文则研讨汉易。”
但是过了十年以后的1984年,南怀瑾又在《《周易今注今译》再较跋文》中说:“《周易今注今译》出书刊行今后,经诸学子发明有漏今译今释者,已悔吩咐匪人,狂简从事,惭愧不已。近些年以来,又经诸学子陆续发明误译及粗陋的地方者,愈加惶悚。”并且对于徐芹庭已再也不称其为芹庭或者徐芹庭,而是称其为后续者,还懊悔“吩咐匪人”。
就在南怀瑾来大陆今后,还不止一次地对于表面示,《口语易经》的前二十卦是他自己写的,他只对于本人所写的内容担任。
很明显,南怀瑾对《口语易经》一书中的“有漏今译今释者”和“误译及粗陋的地方者”,长短常的不满。
那末,南怀瑾本人所写的《口语易经》前二十卦,有无问题呢?
假如仔细查阅南怀瑾所写的《口语易经》前二十卦,最少有三处大的硬伤。
一,脱字、脱句、误作、误抄多达十多处:
1,第17页17行,“文言曰”的“乾,元、亨、利、贞”,遗漏“乾”字。
2,第20页26行,“九五曰”的“火就燥”,“燥”误作“躁”。
3,第59页14行,“象曰”的“需于郊”,“郊”误作“效”。
4,第59页16,17行,遗漏“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应用恒,无咎,未反常也”一句。
5,第59页22行,依照南怀瑾的解释法则,对于每爻的“初九”或者“九二”都是有解释的,此处已经对于“初九”打了解释标志,却没有注文,明显是遗漏了对于需卦初九爻的解释。
6,第70页24行,“象曰”的“门生舆尸”,“尸”误作“师”。
7,第78页,小畜卦的综卦该当是履卦,却误作成姤卦。
8,第84页,履卦的综卦该当是小畜卦,把“小畜”误作“大畜”。
9,第108页,谦卦的错卦该当是履卦,把“履”误作“姤”;谦卦的综卦是豫卦,把豫卦误作剥卦。
10,第114页,豫卦的综卦该当是谦卦,把谦卦误作复卦。
11,第119页,随卦的综卦该当是蛊卦,把蛊卦误作归妹卦,并且还在第122页的解说中,也把随卦的综卦误说是归妹卦。
12,第125页,蛊卦的综卦该当是随卦,把随卦误作渐卦。
13,第138页19行,把“象曰”误作“象辞说”。
如第21页13行,把“孔子借用九五爻的爻辞”,误作成“孔子借用九五父的爻辞”;第25页5行,把“乾卦元、亨、利、贞”,误作成“乾卦元、亨、利、贲”,相似于如许的过错,另有良多。
二,南怀瑾对于《易传》彖辞的了解,连最根本的知识都没有。
1,在《易传》的彖辞中,有良多卦的彖辞讲到“刚柔”、“顺以动”如许的话,比方师卦: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小畜:柔得位而高低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等等。
但凡仔细读过《易经》的人,都该当看得出来,彖辞中的“刚中而应”、“柔得位而高低应之”等,都指的是爻位;“险而顺”、“健而巽”等,都指的是高低卦。
师卦:刚中而应,指的是师卦的第二爻,也便是下卦的中爻为阳爻,故称为刚中;师卦的第五爻,也便是上卦的中爻为阴爻,这便是高低卦的中爻阴阳响应,故称为刚中而应。
师卦的上卦为坤为地为顺,下卦为坎为水为险,故称为险而顺。
南怀瑾的《口语易经》:内涵响应以致刚中正的德业,尽管是行于险道,也是顺合于天理与情面的。
小畜卦:柔得位而高低应之,指的是小畜卦的第四爻为阴爻,也是全卦独一的阴爻,恰好在阴位上,故称为得位;而与四爻相对于应的初爻为阳爻,恰好高低阴阳响应,故称为高低应之。
小畜卦的上卦为巽,下卦为乾为健,故称为健而巽。
小畜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都是阳爻,也便是高低卦的中爻都是刚爻,故称为刚中而志行。
南怀瑾的《口语易经》:有阴柔得位而高低相互呼应的意味、它有强壮如顺风而行的景象,但必需中间具备阳刚的志气去步履。
随卦:刚来而下柔,指的是随卦的上卦为兑下卦为震,全部卦象看上去仿佛是上爻的阳爻跑到下面来变为了初爻,而初爻的阴爻跑到了上面变为了阳爻,全部卦象就像是阳爻从上卦的上爻下来而居于下卦的阴爻之下,故称为刚来而下柔。
随卦的上卦为兑为悦,下卦为震为动,故称为动而说,说通悦。
南怀瑾的《口语易经》:有秉阳刚而谦下于阴柔的意味,动中含有愉悦的境况,这即是随卦的景象。
蛊卦:刚上而柔下,指的是蛊卦的上卦为艮下卦为巽,全部卦象看上去仿佛是初爻的阳爻跑到上面去变为了上爻,而上爻的阴爻跑到了下面变为了初爻,全部卦象就像是阳爻从初爻跑到了上爻,阴爻从上爻跑到了初爻,故称为刚上而柔下。
蛊卦的上卦为巽,下卦为艮为山为止,故称为巽而止。
南怀瑾的《口语易经》:阳刚在上而阴柔鄙人,并且鄙人面的内卦是巽卦,巽有顺而止的意义。
由上面四个例子能够看出,南怀瑾基本就没成心识到,彖辞中的“刚柔”指的是爻,“顺而动”指的是高低卦,更荒唐的说出“巽有顺而止的意义”如许的话。
其实,对“刚柔”、“顺而动”这些句子的诠释,只需仔细比较高低卦和六爻的阴阳,是完整能够看出此中的法则的,并且每卦都是如斯,无一破例。
就算一下子看不出此中的法则,但只需参考一下唐孔颖达的《周易公理》和李国运的《周易集解》,这些书中也是讲过如许的法则的。
南怀瑾读过全数的《道藏》和《大藏经》,莫非就没有仔细读过《周易公理》如许的书吗?
三,南怀瑾对履卦的卦辞,存在着断句上的过错。
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贞。南怀瑾把卦辞断成: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贞。咥,马王堆帛书作真。
依据《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便是说,当物资有了积存以后,就该当公道的运用好这些物资,礼不能纯真的了解为礼貌,而该当了解为做甚么工作都要得当适合,得当适合也就包括了礼貌。
可以得当适合的运用好物资,便是对于客观需求的履践,便是按客观请求实行好本人的举动,所以履便是实行、履践、照做的意思。
由于实行、履践、照做都是需求步履的,并非不动的,所以《杂卦》:履,不处也。
由此可见,履不能了解为踩的意思。
实行,便是随着请求来,就像山君的尾巴,是随着山君的头和身子走的,不是本人想怎样就怎样的,不能由着本人来,所以卦辞说“不真人”。
马王堆帛书作“不真人”,便是指由不得自我,在实行客观请求这件工作上,是由不得本人的。
很明显,传世的版本上作“不咥人”,是因为不睬解“履,虎尾”的意思,就把“不真人”误作成“不咥人”。
彖辞: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真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亮也。
由于客观请求是刚性的,就像如今常说的“铁的规律”、“刚需”同样,所以实行便是要和婉的跟着客观请求而来,这便是“柔履刚也”,履的上卦为乾,下卦为兑为悦,所以“说而应乎乾”,说通悦。
履卦的第二爻和第五爻,也便是高低卦的中爻都是阳爻,这便是“刚中正”,可以依照中正的客观请求来实行,就算地位最高也不会惭愧,由于这是正直光亮的工作。
履卦,便是和婉地依照客观需求来,所以履便是“柔履刚也”;履卦的高低卦“说而应乎乾”,所以履就像山君的尾巴同样,是随着山君走的,是由不得本人的,这便是“履,虎尾,不真人”,亨;而客观的请求又是中正的,所以实行中正的客观请求是没有问题的,这便是“履帝位而不疚,光亮也。”
南怀瑾的《口语易经》:履卦的景象,有以和婉的履践,跟随于朴直以后的意味。尽管处于下位,但为上位的乾刚所喜,悦而相互感到。所以便说,履践在虎尾的背面,人不致于被咬伤。所谓利市的景象,这是说以致刚至中自处,即便践履帝位,也不致于惭愧自心。天然具备光亮正直的意味。
从南怀瑾的口语解说中,分明能够看出四个问题。
1,《易经》的六十四卦,都是以卦名开首,然后才是卦辞,历来就没有把卦名和卦辞构成一个句子的,如“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泰,小往大来,吉,亨。”
但是南怀瑾的《口语易经》,把“履虎尾”当做一个句子来了解,明显是过错的。
虽然这不能完整怪南怀瑾,由于向来有很多版本,把履、否、同人、艮这四卦的卦名和卦辞,是连成一个句子的,成为了“履虎尾”、“否之匪人”、“同人于野”、“艮其背”,固然如许的断句一定是谬误的。
2,南怀瑾对“说而应乎乾”,基本就没成心识到这是高低卦的卦象。
3,马王堆帛书的《易经》,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月就已经面世了,在2000年今后长短常遍及了,但是南怀瑾对新出土的《易经》、《老子》等文献,都没有赐与注重,故对《口语易经》中一些笔墨上的过错,不断未作任何修正。
4,南怀瑾对“刚中正”,也没成心识到,这便是指高低卦的中爻都是阳爻。
本篇文章指出南怀瑾的过错,并无贬斥南怀瑾的意思,只是为了对于各人担任,以免不明就里的读者,误把这些过错也当做是精确的了解。
对南怀瑾这小我物,我们是很尊敬的,对南怀瑾在中国文明方面所作出的奉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指出并改正南怀瑾的少部份过错,想必南怀瑾的在天之灵也是欣慰的。
所以,我们对于南怀瑾,称其一声南师也是理所固然的,我们不能由于南怀瑾有很多值得赞赏的方面,就把南怀瑾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能由于南怀瑾另有很多的过错,就对于他通盘否认,乃至骂他为骗子、邪师,这两种立场都是不行取的。
文章《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怎么样 南怀瑾怎么样?从白话易经领略》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