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姓的根源
1、根源有四。
一、源于智氏,“三家灭智”,智家军兵败,智伯被杀,祸患智氏族属,赵、韩、魏瓜分了智家的地盘、财富,智氏家族面对着绝后劫难。智徐吾(六世祖,智申之弟),晋国涂水医生,以封邑“涂”为氏,这支族人又得以顾全,即持续到如今的涂氏。同时,也为中国的姓源,创始了“以水为姓”的先例。
二、源于地名,出自两汉期间古洪州涂水,属于以居邑称号为氏。源于涂水流域的涂氏,依托涂水流域的肥美之地,很快成为本地的盛族,并且,不几代就呈现在江西的南昌一带,跃居于本地其余诸姓之上,在南昌扎下稳定的基业。两千多年来,涂姓和别的姓氏同样,从起源地(淮河中、下流一带),迁移开展到全国各地。据理解,今朝涂姓首要散布在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台湾等31个省市、自治区,此中,尤以江西省(原豫章郡)最为会合。
三、源于涂山氏,出自夏代大禹之妻涂山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乘《姓氏族谱笺释》、《习俗通》等记录,夏王朝期间有复姓涂山氏,其族人后省文去山字,称涂氏。涂氏一族传至晋朝期间,有一出名的东晋王朝建国重臣、任大司马、新吴侯涂钦。涂钦,原名涂钦,公元246~337年,字文思,淮南寿春人(今安徽寿县),是出名的西晋大臣,东晋王朝建国勋绩,仕晋任大司马。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涂钦率军护琅琊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之位。晋元帝于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颁诰命,以涂钦征石勒寇乱“勉力行阵,扈跸南迁,功盖臣邻,必存社稷”,封爵为新吴侯(今江西奉新),出镇豫章,居武阳港(今江西南昌),那时涂钦将族人皆携去豫章,构成了涂氏家族的豫章郡望。以后,涂钦去“土”改成“涂”,以别于西北之涂氏家族,称涂钦。自此,涂钦成为后代东南八省即苏、浙、皖、赣、湘、鄂、闽、粤的涂氏鼻祖。涂钦遐龄达九十一岁,在昔时但是十分了不得的大寿星。
四、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回族,属于以地名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鄂温克族
源于锡伯族
源于其余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侗族、壮族、苗族、布依族、纳西族、哈尼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涂氏族人散布,其根源大可能是在唐、宋、元、明、清期间中央当局奉行的拉拢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成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2、迁移散布,凑集地
涂钦的后人,在豫章繁殖兴盛,特别自南唐涂廙以后,成了豫章的王谢。
涂廙,字希远,号煦斋。钦公第十八世孙。南唐升元(公元973年)年间人,任南昌县尉,撰补豫章记。他是涂姓在南昌的鼻祖。他的子孙儿女,散布在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奉新县及丰都会一带的各州里,成为涂姓生齿密聚的地域。至今,南昌县的一切州里,都有涂姓人聚居的天然村落,有的一个州里涂姓聚居的有多达5、六个村落。据清光绪年间《南昌县志》记录:南昌县有涂姓家族寓居的天然村落达101个(还不包含:瓦子巷、赤巷、花港、桃花塘、朱古巷、涂鲍坊、涂城港、涂城、涂阜等九处);新建县有涂姓集居的乡、镇11个,天然村落23个;丰都会有涂姓聚居的乡、镇15个,天然村落39个。高安县有涂姓天然村落42个;奉新县有涂村落集居的场镇12个,天然村落70个。从而涂姓成了南昌的王谢。
3、郡望堂号
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期间的洪州之地,战国期间秦国置为九江郡。
南昌郡:即今江西南昌。春秋战国期间属吴楚。秦代期间属九江郡。旧史学家们称之为“南蛮”之地。
宜黄郡:即今江西宜黄县。宜黄境域在春秋期间属吴国。战国早期属越国,楚灭越后属楚国。秦始皇一致中国后属九江郡。
堂号
豫章堂:以望立堂。
南昌堂:以望立堂。
宜黄堂:以望立堂。 ()
五桂堂:涂俛,让令郎,宋任黄州知府,封谏议医生,生子济。涂济,字时甫,宋封朝散医生,资治少尹,生五子:宗子涂大任,宋元符三年已卯科(公元1100年)进士,同李釜榜,中书舍人。次子涂大琳,宋元祐六年辛未科(公元1091年)进士,任湖广汉阳府通判。三子涂大经,宋绍圣元年甲戌科(公元1094年)进士,任南昌太守,“封南昌伯,敕祀乡贤”。四子涂大明,宋元和元年戊戍科(公元1118年)进士,授湖南善仅知县。五子涂大节,宋绍兴十二年壬戍科(公元1142年)特奏名进士,任河南开封府祥符知县。涂公五子,俱登进士,为官煊赫,时称“五桂”,因而,涂氏堂号又称“五桂堂”,涂氏专用堂联:“十州世第,五桂家风”。
文章《涂姓是少数民族吗 涂姓的来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