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常姓的来源 多民族、多源流的周姓的来源历史

分类:起名作者:雪中的梅花2025-03-02653

  中华中原文化来源于燧人氏以后,经由汗青的不竭的演化,终究构成了现在的百家姓,并且百家姓也是在本来100个姓的根底上不竭扩产,到现在四五百个姓氏,周姓是中国最陈旧的姓氏之一,那末汗青上是怎样演化出周这个姓的呢?



  周姓是一个陈旧的姓氏,与轩辕黄帝亲密有关。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期间,就有一个属于黄帝姬姓的古周国存在。古周国消逝后,其遗民以周为姓,传承到本日。黄帝的姬姓后嗣树立了周代,周代的王公贵族在春秋战国期间的汗青剧变中,纷繁以国为姓,周姓开端大批呈现在中国,并迅猛繁殖开展到本日,构成中国的一个大姓。周姓总生齿现在有2520多万,名列第10位,湖南是全国周姓第一大省分。四川是第三大省分,约莫有200万生齿,排在四川姓氏生齿的第8位。

  周姓的根源比拟地道,撤除在各汗青期间因各类缘由招致的他姓改姓、冒姓、少数民族汉化改姓、遁迹或者避忌改姓等,根本上就两个根源:一是源于古周国,二是源于周代姬姓。即使如斯,严厉说来,这两个根源其实也都根源于姬姓。

  周姓第一个根源:黄帝期间的古周国
  源自古周国。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期间,黄帝部下有一个叫周昌的将领,另有一个手下叫周书。周昌和周书都是姬姓人,是周氏族部落的领袖。

  古周国不断在山西临汾(也称太原)一带勾当。另有一种说法是,古周国勾当范畴较广,汝南(今河南南阳)、庐江(今安徽合肥)、浔阳(今江西浔阳)、临川(今江西临川)、陈留(今河南商丘)、沛国(今江苏沛县)、泰山(今山东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都有他们的脚印。

  古周国的遗民厥后以周为姓,世代相传到如今。这是中国最陈旧的周姓,至今另有一些周姓人尊奉周昌为先祖。

  周姓第二个根源:出自周代国姓姬姓
  源于周代的姬姓。这是古今绝大大都周姓人认同的根源。因周姓的汗青源于黄帝的玄孙后稷,所以周姓人尊奉后稷为先祖。

  黄帝有4个夫人,德配夫人是嫘祖,嫘祖生了3个儿子:昌意、玄嚣、龙苗。玄嚣的儿子是蟜极,蟜极的儿子是帝喾(高辛氏,位列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帝喾有4个夫人,德配夫人是有邰氏部落的女子,叫姜嫄(又作姜原),生下了弃。

  弃从小爱好莳植农作物,表示出异样的禀赋。他的哥哥放勋(尧)承继帝位后,深知鼎力开展农业的主要性,看到弟弟对于农业这么有禀赋,把主管全国农业的官职后稷封给弃。所以,后人习气性地称谓弃为后稷。

  后稷是一个官职,而且是世袭的,不断是弃的后嗣担当。到了夏代后期孔甲当政时,孔甲把后稷废弃了。那时,担当后稷职务的是弃的后嗣不窋。不窋带着部族迁移到泾水中游庆阳一带,与西北游牧民族蛮夷混居在一同。

  因为地点之处叫周原,古公亶父在这里树立的城邑就叫周,他地点的部族也叫周部族,各人平常都自称周人(糊口在周原上的人)。厥后,周武王树立的国度,就以周为国号,是为周代。

  西周沦亡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把小儿子姬烈封在汝坟(今河南叶县东)。汝坟在商代是一个小国,厥后归顺周代后沦亡,汝坟成为东周王畿的一部份。姬烈传到18代姬邕时,周代被秦国灭掉。因为汝坟不是诸侯国,所以姬烈的后嗣没有以汝坟为姓,而是以周为姓。

  周姓第三个根源:少数民族改成周姓
  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录:“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成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成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率领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但献文帝的次兄一人,另有次兄率领的那一部份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隆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儿女,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儿女。

  唐代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成周氏。

  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成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成周姓。

  周姓第四个根源:周代亡国之主周赧王被迁于惮孤。
  今河南临汝西北,厥后代也姓周,这是周平王后嗣的另外一支主要的姬姓周。后东迁江苏北部,构成驰名郡望沛国的周姓群体。汉初佐汉高祖定全国的周勃、周昌,西汉初安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的周亚夫均出自周赧王的后嗣,这是周姓得意姓以来最灿烂的开展期间。

  周姓第五个根源:出自周武王胞弟周公旦以后。
  东周庄王期间,周公旦后嗣周公黑肩执政在朝,因对于周庄王搞政变失利而被杀,厥后代为遁迹而改姓周。这支首要居于山东曲阜一带,儿女默默无闻,不见于史乘。

  周姓第六个根源:唐代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成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响附近,那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成周姓。

  周姓第七个根源:他姓改成周姓
  一、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代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身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二、元代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代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兴盛,成为南边富家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寓居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富没官,族人还受元代官军围歼,各自避祸,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今后,这支周氏族人繁殖,并迁徙人台湾新竹县。

  三、清代初年,明代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代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身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代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逝世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逃难,改姓周,其子孙不断姓周。


文章《常姓的来源 多民族、多源流的周姓的来源历史》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5308105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