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12这个数字 中国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分类:算命作者:以旁观者姿态2025-02-27805

作为数字自身而言,“7”的功用与其余数字并没有差别,但是从风俗学上来看,前人眼里的“7”则每每是一个非凡数字……

在中国,“七”也带有奥秘颜色,人们常说:七是一个循环,想一想确实如斯: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情感有“七情”;颜色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身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以后算终了……“7”果然是个很奥秘的数字,奥秘得让人禁不住想去探访一番。

夏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

——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

中国夏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前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饰演的,便是一个十分非凡的脚色。前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月朔到初七,都付与了差别的节日寄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重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辨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期已很风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前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造相似小人外形,时称“人胜”的佩带物。而人日最主要的勾当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什么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希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前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大概能发明些机密。

女娲在发明出人类以前先造出与人类干系亲密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辨别发明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赋实现了造人方案,遂将此日设为人类本人的节日。

尽管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偶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降生一样与“7”相干。差别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天主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7天天主歇息,西方的一周7天,听说由此而来。

联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新年第7天为人日大概恰是前人对于生齿增殖的期盼,由于这里的“7”已包括有“生”的象征。

夏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守夜女子“咸怀私愿”?

夏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前人眼里是又一个非凡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爱情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习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什么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录:“河汉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一年七月七昼夜一会。”

听说,民间另有另外一版本的传说,本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成效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为了七月份的第7天赋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根底上,随后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却没法获得当代天文学上的诠释。中国夏历二十四骨气的任一骨气,都是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转地位而定的,有明白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了与玉轮牵强有点干系外,与其余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干系。那末,唯一的诠释是前人认为“7”与其余数字纷歧样,由此构成了“敬7”心思,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由于显得很是奇妙,促使了七夕节的降生。七夕节是中国唯一的几个纯农历节日之一,由于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者“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恋人节。

进一步剖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繁殖繁殖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此日晚上乞子、乞姻缘的习俗。晋周处《风土记》记录,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人身后第7天要祭祀“做七”

——“7”与“逝世”发生联系关系?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一样非常奥秘。至今,民间在亲人归天后都有“做七”的习俗。所谓“做七”,便是在人身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祀一次,先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竣事。

风俗学上的诠释以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依照迷信的说法,人身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出世,所以身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斯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了灵。另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隘。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保护其顺遂抵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盛大。

从“做七”的丧俗中能够发明,这里的数字“7”充溢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联系关系的“生”、喜庆的氛围恰好相反。

古代初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高贵。《礼记·王制》中有如许的说法:“皇帝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余人身后则不能运用这类礼节。为何皇帝的丧礼规则7天停放棺木,7月下葬?时人以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奠先祖普通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皇帝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于“7”的崇敬。


前人教导孩子“七不责”

教导孩子,中国文明中一样有七这个数字的呈现,谓之“七不责”

一、对于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指摘孩子,要在世人眼前给孩子以威严。

二、愧悔不责:假如孩子已为本人的差错感应羞愧懊悔,大人就不要指摘孩子了。

三、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指摘孩子。此时,孩子假如带着懊丧丢失的心情上床,要末夜不成寐,要末恶梦连连。

四、饮食不责:正用饭的时分,不要指摘孩子,这时指摘孩子,很简单招致孩子的脾胃衰弱。

五、欢庆不责:孩子分外快乐的时分,不要指摘。人快乐的时分,经脉处于疏通形态,假如突然被指摘,经脉就会立马憋住,招致经脉碰壁,对于身体的损伤极大。

六、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分,不要指摘。

七、疾病不责:孩子抱病的时分,不要指摘。抱病是人体身心最软弱的时分,孩子更需求怙恃的关爱和暖和,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中医七情会致病?

“七情”最先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录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比照二者所记录的内容不难发明,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思反响,最分明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素。固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天天城市有的心思反响,只是人们一向爱好说“喜、怒、哀、乐”罢了。

对中医学来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于七情的详细介绍。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首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起落反常,气血运转混乱。差别的神态刺激,对于气机的影响也有所差别。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法则,《素问》归纳综合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分愤恨可以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者呕血,甚则昏迷卒倒。

喜则气缓,包含减缓告急心情和心气松散两个方面。在正常状况下,喜能和缓告急,使营卫通利,心境酣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分,又可以使心气松散,神不守舍,呈现精力不能会合,甚则失色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分悲忧,可以使肺气烦闷,意志低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胆怯过分,可以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者胆怯不解则伤精,发作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忽然吃惊,致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惶恐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考费神过分,伤神损脾,可招致气机郁结。前人以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考过分不单耗悲伤神,也会影响脾性。思考过分,则悲伤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停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渎职,便会呈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上面为各人介绍了中医七情的详细观点,七情对内脏,七情会影响到内脏的安康,所以不管是哪类情志都需求把持。

奇妙的“7日节律”到底是甚么?

西方近代才发明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具体地描绘了人体心理、病理的日夜节律、七日节律、四时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讲,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假如外感风寒,即便不医治,只需不发作兼并症或者并发症,普通7天就能自行康复,假如7天欠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者21天,这类法则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有身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有身:7X9=63天

兔子有身:7X4=28天

山君有身:7X15=105天

人类有身:7X40=280天

7日节律若何构成?它是受太阳和玉轮的配合感化构成的,农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了以4便是7天,由于人类先人来自海洋,人体大部份是由水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能够当作是潮汐律,这便是天人合一。

由此可见“7”这数字与中汉文化亲密相干,确实使人惊讶!

文章《中国人为什么喜欢12这个数字 中国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546371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