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姓氏中的郡望堂号是什么意思 顾姓郡望堂号_会稽堂︰以望立堂

分类:起名作者:坐等吴皇归来2025-02-25670

  解读百家姓顾姓。收拾顾姓郡望堂号大全,会稽堂︰以望立堂。顾氏,首要起源于浙江省境的会稽地域,在现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89位,属于大姓系列当今生齿约283万余,约占全国生齿总数的0.17%摆布。

  顾姓来源之郡望堂号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25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地点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含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代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期间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份地域除了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期间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减少。



  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代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中华民国 期间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常德汗青久长,30万年前,常德地域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水糊口、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流一带和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期间的遗址四十多处,经发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应用这些粗陋的原始工具收集果实,获取野兽。


  秦昭襄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端,迄今两千二百余年汗青。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经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域,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秦代期间,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从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光武帝期间规复武陵郡,汉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湖南淑浦)又迁往临沅县。汉顺帝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今湖南常德鼎城区断港头城址村落)。三国期间,常德归吴国统领,仍名武陵郡,从属荆州。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唐代期间,武陵、澧州从属江南西道。


  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从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七年(丁酉,公元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风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残暴,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乙酉,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代期间,常德府、澧阳军州辨别改成常德路、澧阳路,从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代早期,规复常德府,澧阳路改成澧阳府,皆从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清代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常德府、直隶澧州同从属于岳常澧道。至清代末期,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


  堂号

  吴兴郡︰圣仁【求正】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此“武陵”即指苏州或者苏州武陵溪一带地域,与湖南古武陵郡无涉……


  三绝堂︰东晋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痴是用心画画,好象白痴),时人称他有三绝。


  至善堂:如东浒澪。


文章《姓氏中的郡望堂号是什么意思 顾姓郡望堂号_会稽堂︰以望立堂》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607432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