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良姓的根源
1、根源有三。
一、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期间陈国令郎良以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子为氏。
据史乘《通志·氏族略》记录,上古西周期间,陈国令郎名良,人称令郎良,厥后人就以他的爵位与名字合称得“公良”为姓氏,称公良氏。到了春秋晚期,令郎良有个儿女叫公良孺,去鲁国向孔子修业,成为孔门门生,并受人尊敬。他不只是孔子的自得弟子,还曾经在孔子环游各国时在蒲地(今河南长垣)救过孔子的人命,以后,公良氏一族名声大振。
公良氏族人后有省文简改成单姓公氏、良氏、梁氏者,亦有维系公良氏复姓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公良氏族人皆尊奉令郎良为得姓鼻祖。
2、迁移散布,凑集地
公良氏复姓或者是陈旧的汉族姓氏,但生齿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三位门阀,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了。公良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良氏,是稀见的姓氏。据《姓氏考略》记录,始祖是春秋期间陈国令郎良,令郎良的儿女合其称呼中的“公”与名字中的“良”而姓了良。孔子的自得弟子公良孺即是厥后人。春秋期间陈国位于今河南省的淮阳一带。公良氏的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汗青。当今首要散布在河南省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雎县一带地域。
今河南省的商丘市民权县、宁陵县、开封市尉氏县、延津县、长垣县、杞县、雎县一带地域,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台湾省岛内,和越南等地,均有少许公良氏族人散布。
3、郡望堂号
郡望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地点陈留(今河南开封)。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域。北魏期间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东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含河北台甫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域。西汉期间因之,治地点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域。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期间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隋朝早期废黜,后曾经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县)更名而成,并不是今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堂号
陈留堂:以望立堂。 ()
东郡堂:以望立堂。
文章《百家姓里面有姓公的吗 公良姓的来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