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源于释迦穆尼佛的大门生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庞大。其母腐化饿鬼道中,食物进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过。目连没法挽救母厄,于是请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听说那时目连在阴间九泉履历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他逝世去的母亲刘氏,发明她正受一群饿鬼的熬煎,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打动,授与其盂兰盆经。依照唆使,目连于夏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使其挨饿的母亲终于获得了食物。为了留念目连的孝心,释教徒每一年都有浩大的“盂兰盆会”,即各人如今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分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前在街口村落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幽灵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午时,各家各户纷繁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百般发糕、果品、水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辨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色彩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嘉会”、“甘露门开”等字样。典礼是在一阵严肃厉穆的庙堂音乐中开端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率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类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这类典礼叫“放焰口”。清朝文人王凯泰曾经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灵,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述的即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风俗。
相传,每一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命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常年刻苦受难监禁在地狱中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取得短时间的浪荡,享受人世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觉得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场。
提醒:鬼节此日防止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
文章《中国最诡异的一天 鬼节的来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