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姑婆”是大埔县大麻镇的民间风俗,来源于清代嘉庆年间,历经二百多年的传承,成为大麻最为浩大的风俗节日,被列入大埔县非物质文明遗产。
丙申年正月廿四,在年味渐行渐远之时,笔者结友前去,这里如火如荼的各项民间风俗文明勾当让笔者目不暇接。假如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设想这一盛况的。
风俗节日有由来
大麻,这个四万余人的古镇,位于韩江河边,以侨乡出名,正月节日多,此中“恭迎神仙姑婆”这一风俗节日最为浩大,苍生介入最为热闹,局面也最能表现狂欢,吸引了大批外埠旅客和周边大众。
这“神仙姑婆”是何许仙人也?
依据郭氏族谱记录:“姑婆”乃是郭氏天赐公第七代后嗣,梅县白渡镇蕉赖村落念四公之女,生于公元1363年,因排行第四,人称四妹。成年后行聘于瓜洲徐姓。相传出阁时患了仙果,服之羽化,号为“法妙”。
据大麻本地郭氏村落民介绍说,清代雍正年间,韩江河水泛滥,大麻圩小留村落人郭满时在河唇船埠捞得一块神牌,上书“敕封法妙仙母神位”。他如获珍宝,便在船埠一株古榕树下造宫供奉。据传仙母极其灵验,因而凡是远渡南洋、商铺开张、官爵升迁、喜得贵子、亲事嫁娶等,人们皆洗浴焚香,向仙母乞求降福庇佑。正月廿四先后,路过大麻的船只定然停航登陆拜“姑婆”。
传说曾经有一年,有一百多艘木船沿韩江而下至潮汕,此中有一条船满载搭客行至大麻左近时忽然触礁,船漏水涌,急得船家不知若何是好,搭客个个惶恐失措。此时,一名主妇疾呼世人下跪求拜仙母,世人遂捣蒜般祷告。纷歧会儿,水止船浮,世人安稳无恙。待船泊岸后,船工堵漏时,发明一条大鲤鱼恰好堵住了洞穴。仙母显灵救世人之事传开,今后姑婆宫香火更盛了。
现在不只大麻有姑婆宫,梅县、平远、惠东等地也建有,乃至印尼也兴修有“神仙姑婆庙”。神仙姑婆由广东大埔大麻出国了,这个景象与内在很值得人们考虑与讨论。
山村落狂欢不夜天
传说寄予了人们对于安全和吉利的美妙盼望。正月廿四早上七点多钟开端,人们的狂欢勾当就开端了。由小留村落郭氏裔孙构成的宏大锣鼓队,高擎着几十个郭氏灯笼和各色幡旗,浩浩大荡开往韩江河边的法妙仙宫,恭请仙母出宫游览。一串串鞭炮炸响后,人们抬着粉饰古典传统安顿着“姑婆”牌位的肩舆出行布善了。数百人的步队一路庇护随行。沿途鼓乐齐奏、鞭炮齐鸣,蔚为壮观。仙母所到的地方,世人焚香上烛,忠诚乞求在新的一年里收支安全,万事快意;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使人称奇的是这一天,几十年来都是好日子。即便下雨,神仙姑婆一出宫,雨就停息了。
夜幕来临,圩镇成为人的海洋和高兴的热门。条条街道人头攒动,彩灯闪耀,锣鼓声、爆仗声、歌曲声、赞赏声此起彼伏,不停于耳。家家户户大门敞开,笑迎四路宾朋恭接仙母降福,遍地恭迎仙母站点新意层出。另有满街的歌舞上演,八音奏乐,舞狮扮演,山歌对于唱……使人目炫纷乱,叹为观止。从各个村赶来的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涌向大麻圩,当晚的大麻成为了实足的“步辇儿街”。年年如斯,岁岁如是。繁华水平堪比西方狂欢节,只把大麻闹得天翻地覆,人们开释着高兴与寻求,从早上直闹到越日清晨才偃旗息鼓,真是“火树银花满街舞,笙鼓喧哗到天明”。难怪有“大麻迎姑婆、山村落狂欢节”之说法。
文章《广东大埔大麻镇迎“姑婆”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