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名/正文

汪姓发源地是哪里的 汪姓人口由古至今的迁徙传播情况

分类:起名作者:逢臱2025-03-03836

  解读百家姓汪姓。看汪姓生齿由古至今的迁移传达状况。汪氏是一个典范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现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属于大姓系列,生齿约五百二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生齿总数的0.33%摆布。

  汪姓来源之迁移传达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朝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国民志》对于台湾开辟的一节中提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常常被四周岛上的夷人登陆来劫掠东西,杀掳生齿。为避免骚扰,起先,每一年遇有熏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保卫防范,可是重复如斯战士怠倦,消耗军资,仍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身登岛,造屋200间,差遣将领战士辨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进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录,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朝帆海家汪大渊也曾经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于澎湖(台湾)的地舆环境、社会形态作了具体的记叙。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朝,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发迹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然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时年及第人。


  经由二三百年的繁殖,现在的汪姓已开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于台湾姓氏举行了一次考察,在那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四、户住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几许摆列,居第74位。在分县统计材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都会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此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会合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要地本地地缘临近,为要地本地住民的迁入供给了便利,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获得了不小的成果,如香港德昌机电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首要运营、产销各类微型发起机,是天下三大微型发起机制作商之一,1996年具有财产3亿美圆。香港安定协和团体公司主席兼董事总司理汪世忠,本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安定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团体股分。1979年被派往香港建立安定协和公司,运营液晶体表现表及腕表元件商业。后又到深圳设厂,其临盆的天霸表、海霸表曾经在大陆非常脱销。别的,还运营零售百华、物业开展和电讯效劳,此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阛阓,估量资产约3亿美圆。


  徒居外洋

  1840年雅片战斗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糜烂,内战不竭,水旱频繁,广阔国民在水深炽热中度日,而在此时跟着本钱主义经济的开展,特别是外洋殖民地的开辟和开辟,本钱主义市场对劳能源的需要量愈来愈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域的国民纷繁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营生,这此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外洋汪姓族人经过本人的尽力在本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果,如泰国的汪东发,本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团体董事长。两仪团体是泰国最大的糖业团体之一,约占市场的15%—20%。除了了糖业以外,两仪团体还运营金融业、房地财产、制作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产已达10亿美圆。现在,汪姓族人的脚印已经普及天下各地。


文章《汪姓发源地是哪里的 汪姓人口由古至今的迁徙传播情况》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3358110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