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卦是一个讲长久的卦。恒卦的卦辞是: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爻辞是:初爻:浚恒,贞凶,无攸利;二爻:悔亡;三爻:不恒其德,或者承之羞,贞吝;四爻:田无禽;五爻:恒其德,贞,妇人吉,役夫凶;上爻:振恒,凶。
恒卦的卦辞是:持久,祭奠,没有差错,利于占卜,利于交往。初爻是:“浚恒,贞凶,无攸利。”字面意思是:不断地挖土,卜问凶恶,没有甚么益处。在寻求长久的第一阶段,要挑选精确的工作去做,不然,去做过错的工作,越保持得长久,招致的成效越糟。二爻是:“悔亡。”字面意思是:没有后悔。在寻求长久的第二阶段,一旦定下了目的,就要持之以恒,无怨无悔。三爻是:“不恒其德,或者承之羞,贞吝。” 字面意思是:不能坚持其德性,必定遭受羞耻,卜问得困难之兆。在寻求长久的第三阶段,不能重复无常,没有信誉,如许就会招致无人信赖,必定落到无所立足的境地。四爻是:“田无禽。” 字面意思是:打猎无所收成。在寻求长久的第四阶段,在碰到坚苦的状况下,依然要保持不懈,持续行进。五爻是:“恒其德,贞,妇人吉,役夫凶。” 字面意思是:持久地坚持其德性,卜得妇人吉祥,丈夫凶恶。(在封建社会,妇人操守纯洁则吉祥,这是契合从夫以终其身的事理,假如以妇德来束缚夫君,则必遭凶恶。)在寻求长久的第五阶段,只需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必定能乐成。上爻是:“振恒,凶。” 字面意思是:久动不断,凶恶。在寻求长久的第六阶段,假如朝令夕改,政令无常,其成效必定是一事无成。
恒卦最契合的例子之一是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终身。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汗青上独一一个正统的女天子,也是继位年齿最大的天子(67岁登基),又是寿命最长的天子之一(常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天子(690—705),改国号 “唐”为“周”,建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者“南周”,705年逊位。武则天也是一名女墨客和政治家。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浚恒阶段: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秀士(正五品),唐太宗最初十分溺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热闹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秀士,位置一直没有获得提拔,在唐太宗病重时期,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厥后的高宗李治树立了情感。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悔亡阶段: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身后,武则天和部份没有后代的嫔妃们一同入感业寺为尼,可是她与新天子唐高宗李治不断藕断丝连。唐高宗登基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希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确实疾速战胜萧淑妃,取得高宗的溺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跟着她位置的变更,武则天的愿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开端动起了当皇后的动机。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武则天27岁产下长女,长女出身后一月之际,王皇厥后看过她的女儿以后,女儿逝世了,高宗盛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动机。那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迈臣权力强盛,唐高宗的权利遭到很大限定,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良多大臣否决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行进的路途也因而充溢艰苦。唐高宗这时候已经希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冲击元老迈臣权力。于是,武则天开端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白撑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良多中层官员看到撑持“废王立武”有益可图便转而撑持立武则天为后,构成了“拥武派”,冲破了本来铁板一块的场面,厥后元勋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认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设法。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暴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本人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策划策,采纳先易后难的战略,前后免除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末了除了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根本完成了君主集权。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不恒阶段: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端让武后处置部份政务。今后,武后介入朝政,办事契合高主旨意。跟着唐高宗病情的加剧,武则天单独处置朝政的时机愈来愈多,执政廷上就渐渐有了公然的权力,惹起了唐高宗的不满。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无禽阶段: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对于策,决议废掉武则天,这件诡计末了由于武则天反响矫捷、处置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增强对于朝政的把持,昔时起,武则天开端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与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经过这些行为武则天扩展了政治影响力,收购了民气。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天子称呼改成“天皇”;本人则称“天后”,进一步进步了本人的政治位置。尔后,她开端培植外戚,为改朝换代做预备;同时武则天针对于那时状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倡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自力提出本人的施政大纲。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逝世,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托故将其废黜,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恒德阶段:永淳二年(683年)高宗逝世,中宗李显登基,武氏为皇太后。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今后武则天开端了真正专断朝纲的时期。同年玄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扬州集聚了十万人马,发起了一场针对于武则天的兵变,武则天差遣三十万雄师疾速安定了兵变;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根本肃清了朝中的否决派;她还设想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打扫称帝的妨碍。为了冲击潜伏的对于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端嘉奖告发,任用苛吏。在冲击否决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吉祥,建明堂,并在释教典范《大云经》中找到了姑娘称帝的根据,为本人称帝大造言论。垂拱四年(688年)蒲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摸索性地迈出了一步。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天子,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全国,成为中国汗青上独一一名女天子。
武则天对于权益长久寻求的振恒阶段:武则天称帝后,不断没立太子。依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送的。这类承继方法让女皇武则天大受搅扰:假如让儿子承继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本人不是一个姓;假如把皇位传给侄子,跟本人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在承继人的问题上摇晃不定,惹起了政局的庞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干系也因而绝后告急起来。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结合右羽林上将军李多怍发起政变,逼武则天逊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逝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文章《易经杂谈:看武则天的恒卦人生》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