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配对/正文

二次拾骨葬有什么习俗

分类:配对作者:那年夏天的歌2025-02-25643

  龙岩地域以客家人占多数,客家殡葬习俗较为庞杂,此中以“二次拾骨葬俗”为特征。客家人历来有“落叶归根”的看法。

  二次葬,是一种十分陈旧的葬俗,原始社会曾遍及存在过的一种葬俗,其明显特点是将逝世者的骸骨举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掩埋,大都是易地埋葬,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关中地域的西安半坡文明遗迹,华夏地域郑洛仰韶文明遗迹和百越地域 均有二次葬风俗,这类陈旧的葬俗从太古开端并不断持续至今,在我国南边的岭南地域、客家地域、闽南地域、壮族地域,日本琉球,越南北方等地乡村还较为常见。

  二次葬其明显特点是将逝世者的骸骨举行瓮棺葬两次和两次以上的掩埋。因为掩埋的普通都是没有皮肉的骨骼 , 且大都是易地埋葬 , 所以又有“迁骨葬” 、 “洗骨葬”、“捡骨葬”、“拾骨葬”等称号。


  二次葬从太古开端,从未在中原文化里消逝,历经七八千年持续至今,被直接承继下来。在我国南边的广东客家地域、广西壮族地域、江西客家地域、湖南、福建闽南地域、台湾、琉球、越南等东南亚等地的乡村地域还比拟常见,多采纳瓮棺葬方式。


  当代尚存的二次葬葬俗跟太古比拟,并未有多大变更,依然是人身后,先以灵柩敛尸入土掩埋,待三五年(乃至十数年以后)待尸身腐败后,再捡骨重葬。

  捡骨前,先预备好艳服尸骨的陶瓮(称金坛、金盎),瓮高约2尺、径1尺,高低两头略小,呈纺棰状,上有盖。捡骨要请人从头择宝地、择谷旦,工夫多在夏历三月间,届时由逝世者的亲属和洽友,再约请村落民中一名有经历的白叟一起去捡骨。捡骨时,要在坟地上搭棚遮,不能露天,然后挖土掘棺盖,先把头颅骨拿出来,接着把别的尸骨逐个捡出。用白酒、厕纸、碎布等物将骸骨擦洗洁净,焚香烘干。

  按人体骨格构造,自下而大将尸骨搁置于金坛中,整付骨架形如蹲坐之状。坛内除了尸骨外,无别的随葬品,坛盖内用羊毫写上逝世者姓名和生卒年代等,封盖好就拿到新择的地址圈坟下葬。这次重葬为永世性,今后每一年清明、七月半、冥寿等季节定时去铲草上坟。

  龙岩地域以客家人占多数,客家殡葬习俗较为庞杂,此中以“二次拾骨葬俗”为特征。即在逝世者逝世后,将其尸身埋入土中待其堕落,然后再将骨头按照重新到脚的挨次掏出,擦净。然后按从脚到头的挨次放入坛子,让骸骨呈立式在坛中储存,再从头掩埋。客家人本为华夏汉人,为规避战乱展转迁移。客家人历来有“落叶归根”的看法,于是用这类方法将骸骨搜集起来,以期未来能让身后先人重归故乡。直至近代倡导火化后,该风俗逐步消逝。

  别的,龙岩上杭临城镇石砌村落的洋楼岭从前曾经有崖葬的风俗。据本地人说,崖葬的首要缘由极可能是那时经济前提差,人们无力建造宅兆,又担忧骸骨掩埋欠好受到野兽毁坏,思索到绝壁裂缝可以遮风避雨,于是出于无法,挑选了崖葬。崖葬风俗来源于什么时候已不行考,但在19世纪60年月今后,该风俗逐步消逝。


文章《二次拾骨葬有什么习俗》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5186328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