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算命/正文

古代年龄称谓口诀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

分类:算命作者:世态炎凉2025-02-26663

  我们在进修古文的时分,经常会碰着一些暗示年齿称呼的词,像“豆蔻”“弱冠”等比拟常见的词,各人普通都晓得它们的意思,但像“标梅之年”词等各人大概就比拟生疏了。其实古代的年齿称呼项目繁多,并且来源也颇有意思,着实是中汉文化的一大珍宝。下面,就让小编具体地向各人解说古代年齿称呼的寄义及来源吧。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身三日
  旧俗小儿出身三日,设筵款待亲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初次: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朝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厥后亦泛指诞辰为“初次”,如六十岁诞辰称为“六十初次”。

  小儿百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一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响。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进程子开端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身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孩提:指初知失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者“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髫龄:男孩八岁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人丁、八岁而龀;女七月人丁、七岁而龀”的说法。能够看出,孩子乳牙零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每每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期间。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今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古代小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外形如角,因此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小童阶段。借指年少。在这里,“总”便是靠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年少就相识的好伴侣)。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垂髫:指童年
  古时孺子未冠,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方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期为“豆蔻光阴”)。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束发:指青少年
  前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夫君十五岁(到了十五岁,夫君要把本来的总角遣散,扎成一束)。普通指15岁摆布,这时候该当学会各类身手。《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别的称小孩的另有: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由于古代笔墨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文章《古代年龄称谓口诀 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eiguo.com/a/1769958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