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姓的肇端源流有几个?
一、出自夏王朝期间古诸侯汪罔以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汪罔,古国名,被后代讹为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据史乘《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记录:夏、商王朝期间有一古汪罔国,国君名防风氏。厥后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搬家湖州的深山里,称汪罔氏。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
二、源于突厥族,出自唐代期间西突厥汪古部,属于文明上汉化改姓为氏。
汪古部,为唐代期间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代灭西突后来,该部大部份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明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三、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期间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后嗣,属于以国名为氏。
汪芒国,取自姬姓鲁国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这在除了改姓汪氏外的一切汪氏宗谱中都能获得印证,后讹为夏、商期间的汪罔国名。依周礼中“三代公孙今后,诸侯不得祖皇帝,苍生不得祖诸侯”的制度规则,因而从姬诵开端,以祖父之名别称为汪氏,称汪诵,儿女世为汪氏。
四、源于姬姓,出自翁氏所分,属于父老赐姓为氏。
据史乘《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录,宋代早期,福建莆田有一翁氏人家,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六子分金分银分炊分氏各自立派,独立重生去开展。此中,第六子原叫翁处休,被翁老赐姓为汪氏,遂成汪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翁姓避乱改姓是汪姓的又一源流。
五、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属于以居邑称号为氏。
汪,古河道称号,亦称潢水。在史乘《水经注》中记录:“潢水一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不是今辽宁省境内的西拉木伦河,而是华夏地域民间自古就俗称的“小黄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脑山,东流经河南境内,末了汇入淮河。西拉木伦河在古代亦被称为“潢水”,但没有“汪水”之名。在汪水流域的居民,很早就以河道称号命氏,称汪氏,世代相传至今。
六、源于汪野国,出自秦、汉期间西北地域汪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乘《山海经·外洋西经》中,记录有“汪野”地名。据学者汪松寿考据,古汪野国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脉的玉门、阳关一带,“汉代从前未通中国”,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之地,其境在秦、汉期间初成为大月氏、乌孙国和匈奴之地。
汉武帝刘彻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上将军霍去病率汉军西征,灭匈奴,始置玉门县,从属于酒泉郡,西羌民族一时纷繁归附大汉帝国,有以古国名汉化为姓氏者,称汪氏,逐步交融于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七、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八、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九、源于汪华,唐初歙州歙县东乡登源人(今属安徽绩溪县汪村落),少年时以勇侠出名,隋末据有宣、杭、睦、婺饶五州,建号“吴王”。
当今汪氏散布在哪?
今世汪姓的生齿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约莫占全国生齿的0.34%。从明代至今600年中汪姓生齿由62万增到456万,增加了7倍多,汪姓生齿的增加速率低于全国生齿的增加速率。自宋代至今1000年中汪姓生齿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散布首要会合于安徽、湖北两省,约莫占汪姓总生齿的42%。其次散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江西、云南、湖南,这六省又会合了29%的汪姓生齿。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生齿的30%。
文章《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一定是AUG吗 汪姓的起始源流有几个》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