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易体系中,周易互卦是一种主要的编制。那末甚么是周易互卦呢?即在六爻卦中取中心四爻,以二三四爻成一个经卦,称为内互卦,再以三四五爻构成一个经卦,称为外互卦。周易理论根据有二,一为中爻之说,一为三才之说。
《系辞》中说:“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中爻不备。噫,亦要生死休咎,则居可知矣。”这便是说,生死休咎的关头在于中爻。但是,中心四爻却分家高低卦中,故而需另立互卦,如许便可观象知其休咎了。
《说卦传》曰:“昔者贤人之作易也,将以顺人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登时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这是在说设立寰宇人三才的感化。
所谓“顺人命之理”,便是欲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人事成败系于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便立三才而成六爻之卦。卦的层面既已齐备,需再立互卦之例,在代表人事的三四两爻的层面,才干统筹三才。
故互卦以三四两爻为主体,下连代表隧道的二爻,成为内互卦;上连代表天道的五爻,成为外互卦。于是寰宇人三本领足,人事之义方能尽显。
如《既济》的互卦为《未济》,而《未济》的互卦为《既济》,这则表示着,《既济》中藏着推进工作败坏的要素,而《未济》中却藏着推进工作乐成的力气。余者皆仿此例,纷歧一俱说。
互卦的另外一个感化,是在爻的层面,实践上前人多只在三四两爻发起时,才会使用互卦来解卦。为什么独在此两爻呢?这也很好了解,三四两爻处高低卦订交接的地位,又居于人位,其受对于方营垒的影响最大且最直接,故有须要过细调查。如《左传》中陈厉公的筮例:
庄公二十二年,敬仲将生,适周史以《周易》见陈侯,陈侯命筮之,遇《观》之《否》,断曰:“‘是谓观国之光,应用宾于王’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厥后周史在诠释断辞时,便采纳了互卦来讲明。《观》的上卦为巽,上互卦为艮,巽为木,艮为山,这即是山上生木之象,故说“有山之材”。四爻发起,外卦巽木变成乾,乾为天为日,故说“照之以天光”。这实际上是在比方身具本领而受重用之义。
但是,后人却将周易互卦的编制泛化,不只取中爻,还触及初上两爻;不只有四爻之互,还推行至五爻之互,致使弊端日深。虽也能自圆其说,然大悖贤人作易之旨,于实际中亦不行用。
文章《互卦起例 周易互卦体例的理论依据及运用》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