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皮姓来源有二:
一、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皇帝卿士樊仲皮以后,以祖字为氏。据《习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鲁献公次子仲山浦辅助周宣王复兴,受封于樊邑,厥后有樊氏。春秋时,周卿士樊仲皮的儿女,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皮。
二、出自春秋时郑国医生子皮以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谱》记录:“出郑医生子皮。”
鼻祖:樊仲皮。
【迁移散布】
皮姓是一个起源于我国北方的陈旧姓氏,鼻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辅助周宣王复兴的名臣仲山甫。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虽在山西境内,但最先起源地实践上还能够推溯到河南的济源。到了汉、晋、南北朝之时,皮姓已崭露头角,出了很多汗青上出名的出色人物,比方,后汉有出名的谏议医生皮究,和官任上计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国期间有受刘备和曹操同声歌颂的皮容;南北朝时北魏的名将皮豹子,北齐时以擅长骑射见称的皮景和,和曾经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学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并逐步分散到全国各地。今朝皮姓生齿未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一、郡望
天水郡 汉置,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一带)。东汉一度改成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规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本日水)。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下邳郡 东汉将临淮郡改成下邳国,治所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至南朝宋改成郡。辖区相称于本日江苏西北部。
二、堂号
天水堂、下邳堂。
自立堂号:涌芬堂等。
【宗族字派】
字辈:
某支皮氏字辈:学树德成先烈振,安邦定国朱功昌。光亮正直家兴远,奸诈和平世泽长。
长沙、善化皮氏字辈:行善门风远,传经世泽长,齐心敦乃善,笃庆锡之光。
湖北鄂州、大冶皮氏字辈:吉水时世派:肇敬克崇卿,孙纯庆尚伯(宏)。迁大冶后代派:宏祥福宗,稀世景天,廷克应有。叙谱后代派:士(龙)光兆周祚,永定国之兴。本道崇先德,立朝启大文。1988年增派:家学传成法,才名耀远方。平安开盛治,万亿正纲常。
江西高安皮氏字辈:守其美业,克振先声,茂修世炽,永乘贤坤。
【汗青名流】
皮豹子 (?-464),北朝北魏将领。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时历官征西将军,封淮阳公。后屡破都门,积功擢内都大官。豹子沉毅笃实,那时推为名将。边镐五代时南唐将领。奶名快乐,升州(今江苏江宁)人。保大元年(943),击败张遇贤起义兵,升洪州营屯诸军都虞候。九年(951),任信州刺史,由袁州进兵长沙,迫使马希崇投诚,升武安军节度使。次年,被楚辰州刺史刘信击败,削职。后周来攻,起为将,又为后周所俘,世宗命为右千片卫大将军,后遣归,不为所用。逝世于金陵。
皮 喜 (?-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欢欣。史乘避忌改。文成时,以名臣子为侍御中散。孝文帝初,为平西将军,仇池镇将。经略陇西、汉中,数有军功。转散骑常侍、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在州喝酒废事,被杖罚。卒。谥恭公。
皮景和 (521-575),北朝北齐将领。后主时任侍中,天统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琅邪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少通敏,善骑射。初以心腹事高欢,补心腹副都尉。文宣帝天保初授通州刺史,后以袭库莫奚功加摆布多数督。废帝乾明元年(560)除了武卫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后主天统元年(565)迁殿中尚书。二年除了侍中。景和于武职当中兼长吏事,又性识均平,故频有美授。后历特进、领军将军、尚书右仆射、赵州刺史、洛州刺史。武平五年(574),以讨陈军功,进位尚书令。六年,病卒。
皮罗阁 (698-748),唐时南诏君主。公元728-748年在位。唐开元十六年(728)立为诏王。本为蒙舍诏之主,后逐洱河蛮,以次兼并蒙巂越析、邆睒、施浪、浪穹五诏,一致六诏。遣孙凤迦异入朝唐,留长安供宿卫。二十六年,受唐封爵为云南王,赐名归义。移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落)。卒后子阁逻凤袭位。
皮日休 (约834-约883),唐朝文学家。唐朝文学家。生于大和八年(834)至开成四年(839)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今后。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平民、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前发愤于功名,曾经游历各地。懿宗咸通八年(867)进士。曾经任苏州刺史从事、太常博士。黄巢军下江浙,为黄巢所得,黄巢称帝后,任翰林学士。他的逝世因说法纷歧。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与黄巢起义兵从前,表示了对于那时封建统治的不满。他以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觉得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全国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全国累,故交忧之。”(《鹿门隐书》)皮日休的文章,如《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均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差别的作风:一种承继白居易新乐府传统,言语夷易近人,以《正乐府》10首为代表,详细活泼地反应了那时社会的阶层冲突和他怜悯国民、报复虐政的立场;另外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述吴中山川之作为代表。现襄樊市郊鹿门山上,有“三高祠”部份修建,系为留念皮日休等所建。
皮锡瑞 (1850-1908),清经学家。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举人。因崇尚今文巨匠伏生,所居落款“师伏堂”,故众人称其为师伏先生。1890年主持湖南桂阳州龙潭学堂讲席。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经训学堂。中日甲午战后,愤《马关合同》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行缓。1898年春,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表示了救亡图存的热忱。戊戌政变后,清当局命令革去他举人身份,逐回本籍,交父母官严加管制。暮年持久任教,并任长沙定王台藏书楼纂修。博贯群经,创通大义,今文经学成就很深。所著《五经通论》、《经学汗青》是经学的入门书。他主意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妥觉同妒真,对于各家持论公道,为晚清经学各人之一。他工诗及骈文。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条记》、《师伏堂日志》等。
其余皮姓名流有北朝北齐大臣皮信;唐朝名流皮文通;五代墨客皮光业;南宋大臣皮龙荣等。近今世皮姓名流有军事家皮定钧,藏书楼学家皮高品等。
文章《皮姓起源 皮姓的姓氏起源》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